以往,对女性出现闭经、溢乳者诊为闭经—溢乳综合征,直到1970年Frantz等才证明了人血液存在催乳活性物质。于1971年Hwang等发展了放射免疫测定PRL 的方法,现已知这种综合征实由高催乳素血症引起的。高催乳素血症(HP)是下丘脑—垂体失调所致内分泌疾病,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垂体催乳素瘤分泌过多催乳素(PRL)。由于血清PRL升高引起妇女卵巢功能紊乱而造成闭经、溢乳和不孕等,因此,HP现为妇产科医生所重视的疑难病症。

一、病理改变
1、肿瘤型高泌乳素血症
2、产后型高泌乳素血症
3、特发型高泌乳素血症
4、医源性高泌乳素血症
二、早期症状
1、溢乳典型闭经-溢乳综合征在非肿瘤型高催乳素血症中发生率为20.84%,肿瘤型中为70.6%,单纯溢乳为63%~83.5%。溢乳为显性或挤压乳房时出现、为水样、为浆液、或为乳汁。乳房多正常。
2、不孕发生率70.7%,可为原发性或继发性不孕,与无排卵、黄体功能不全或黄素化不破裂卵泡综合征相关。
3、月经失调:原发性闭经占4%,继发性闭经占89%,月经稀发、月经过少占7%,功能失调性出血和黄体功能不全占23%~77%。
4、低雌激素血症和高雄激素血症:雌激素降低引起潮红、心悸、自汗、阴道干涩、性生活痛、性欲减退等。雄激素升高引起中度肥胖、脂溢、痤疮和多毛。
5、视力和视野变化:垂体肿瘤累及视神经交叉时,可引起视力减退,头痛、晕眩、偏盲和失明,以及脑神经Ⅱ、Ⅲ、Ⅳ功能损害,眼底水肿和渗出。
6、肢端肥大症:见于PRL-GH腺瘤时,黏液性水肿见于合并甲低时,部分病人存在Ⅱ型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症。
三、临床表现
1、月经失调原发性闭经4%,继发性闭经89%,月经稀少、过少7%。功血、黄体功能不全23~77%。
2、溢乳典型HPRL表现为闭经-溢乳综合征,在非肿瘤型中为20.84%,肿瘤型中70.58%,单纯溢乳63~83.55%。溢乳为显性或挤压乳房时出现、为非血性乳白色或透明液体。乳房多正常,或伴小叶增生或巨乳(macromastia)。
3、不孕0.71%原发性抑或继发性。系无排卵,黄体不全或黄素化不破裂卵泡综合征(LUFS)所引起。
4、头痛、眼花及视觉障碍垂体腺瘤增大明显时,由于脑脊液回流障碍及视神经受压,可出现头痛、眼花、呕吐、视野缺损及动眼神经麻痹等症状。
5、性功能减退由于垂体LH、FSH分泌受抑制,出现低雌激素状态,表现为阴道壁变薄或萎缩,分泌物减少性欲减退。
三、治疗
1、随访:对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、PRL轻微升高、月经规律、卵巢功能未受影响、无溢乳且未影响正常生活时,可不必治疗,应定期复查,观察临床表现和PRL的变化。
2、药物治疗:
① 溴隐亭:为非特异性多巴胺受体激动剂,可兴奋多巴胺D1和D2受体,抑制催乳素的合成分泌,是治疗高催乳素血症最常用的药物。一般每天2.5—5mg可降低PRL水平、抑制溢乳、恢复排卵,但少数患者需每日12.5mg才见效。对无垂体肿瘤的高催乳素血症患者,不必长期用药,一般一年后停药,观察PRL情况,再做处理。
② 诺果宁:若溴隐亭副反应无法耐受或无效时可改用诺果宁。本药是选择性多巴胺D2受体激动剂,副作用更少。
③ 维生素B6:作为辅酶在下丘脑中多巴向多巴胺转化时,加强脱羟基氨基转移作用,与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起协同作用。临床用量可达60—100mg,每天2—3次。
3、手术治疗:垂体腺瘤如无视神经压迫症状不必手术。但垂体肿瘤产生明显压迫及神经系统症状或药物治疗无效时,应考虑手术治疗。经蝶窦手术是最为常见的方法,开颅手术少用。术前可用溴隐亭使肿瘤减小,减少术中出血。手术后要观察PRL水平和垂体的其他功能状况。
4、放射治疗:放疗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坚持和耐受、不愿手术或因其他禁忌症不能手术及手术后患者的辅助治疗,一般不单独使用。近年兴起的γ刀技术也被应用于垂体肿瘤的治疗。放疗会影响瘤体周围的组织,从而有可能影响垂体功能,诱发其他肿瘤,损伤周围神经等。